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9日
刘莉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低空经济,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发展低空经济对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提升至战略新兴产业的高度。今年全国两会首次把“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把推进低空经济工作列为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提出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重点,挖掘产业潜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协调推进安全高效、军地协同的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和飞行服务体系,形成沈大协同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低空经济发展顶层设计
沈阳市编制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大连制定并印发了《大连市推动航空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和《大连市关于高质量培育和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实施意见》,抢抓新一轮低空经济发展机遇,提高产业配套能级,着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航空装备产业集群。朝阳市编制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整体谋划通航产业发展,提出发展目标和战略任务,将通航产业培育成经济新的增长极。
(二)着力提升低空经济领域科技创新能力
省发展改革委支持建设辽宁省重载长航时工业级无人机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航空航天装备与机器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和辽宁省民用航空运行与支持系统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省级创新平台。省科技厅通过省重大专项、“揭榜挂帅”等计划项目支持轻型电动飞机、氢内燃机飞机、电推进系统、矢量无人机等重大产品的研发攻关;支持航空厂所围绕飞行器材料、制造工艺、航电研发、航空动力等方向组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辽宁黄海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与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沈阳市建立了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打造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的低空经济智库,创新开展低空空域研究工作,推动我市低空经济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培育壮大低空经济产业链
目前我省低空经济产业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产业为主,依托重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招商引资活动,加大与国内外头部企业对接力度,通过定向招引补链强链,不断提升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度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推进航空航天城“一镇三园”无人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涵盖研发制造、国际交流、行业应用、产业孵化、教育培训等功能的无人机产业基地;充分挖掘法库通航产业基地财湖机场软硬件优势资源,打造集研发生产、试验试飞、运营服务并重的“通航+无人机”产业集群。大连市推进航空材料、航空零部件和总部装装配线研发,初步形成了高性能航空装备制造业、航空关键零部件产业、航空聚合物材料业和航空软件与控制产业等四大细分产业。
(四)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省交通运输厅启动《辽宁省通用机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将进一步完善通用机场网络布局,提升基础设施保障水平。沈阳市推进财湖机场有序改扩建,规划布局无人机起降场、起降围笼等基础设施,研究沈飞新机场释放跑道资源支持大型工业无人机试飞。朝阳市小城子通用机场已完成前期论证工作。阜新市建设北京延庆•辽宁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
(五)加强人才支撑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支持我省低空经济领域高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支持低空经济研究方向博士后在辽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开拓低空经济领域方向高层级人才需求的招聘活动。沈阳市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培育航空专业领域人才。大连市支持技工院校开设无人机相关专业,培养航空装备产业人才。阜新市推进企业与高校开展智能制造方向人才联合培养,支持高等专科学校设置无人机技术专业。
(六)强化服务保障
省发展改革委重点推进省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筹建工作,充分发挥促进会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科研院所和航空航天头部企业,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省财政厅推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筹措资金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省商务厅借助我省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和产业先导区的优势,打造低空经济科研和人才高地,形成招商引资“筑巢”优势。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政策体系建设
借鉴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地区的政策和规划,结合我省发展实际和功能定位,发挥省航空装备产业专班统筹协调作用,会同有关部门重点研究制定全省推进低空经济发展政策文件,科学指导低空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发展、市场应用、空域改革、基础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
(二)加强创新平台支撑
争创新一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谋划省级产业创新中心,培育申报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预备队”,在低空经济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有力支撑。新建一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创新平台建设,提升企业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加快低空飞行先进技术和创新产品研发,推进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各类平台定期组织评估评价,“奖优汰劣”优化布局,提升整体运行质量。
(三)支持关键技术攻关
梳理凝练低空经济基础理论及关键技术问题,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布局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引导企业、高校、院所加大创新投入,开展新能源电动飞机、低成本无人机方向的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支持航空领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及航空领域科技人才创新发展,抢占低空经济产业链高地。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完善低空飞行核心技术体系,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和工程项目。
(四)打造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依托我省区位优势,挖掘通航飞机、新能源电动飞机和无人机等在物流配送、农林植保、电力巡线、短途运输、应急救援、海岛巡防等行业领域的潜在价值;因地制宜开发低空旅游、空中体验、航空运动、岛际间游览等通航消费模式,培育低空经济市场,打造典型的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场景。
(五)着力做好服务保障
成立省低空空域军地协同运行委员会,密切与军方、民航等相关单位的多渠道合作,积极推进低空空域改革试点工作,统筹解决空中交通管理服务。编制通用航空机场建设规划,为指导通用机场建设发展奠定基础。设立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基金,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沈阳市低空经济创新研究中心及沈阳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平台正式运营并提供业务服务。
(六)集聚航空领域人才
依托“国家人才计划”“兴辽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培育对航空产业领军人才,采取“带土移植”方式,面向上海、陕西等地区,引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等人才。精准化引才用才,吸引低空经济领域顶尖人才落户辽宁。
感谢您对我省低空经济建设工作的关心和建议,也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支持,推动我省相关工作加快发展。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