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296号《关于促进辽宁“产城融合”发展建议》的答复

作者:发改委办公室审核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韩云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辽宁“产城融合”发展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 关于实现产业合理布局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区域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取得重要成果。

  一是加快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石化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恒力石化、宝来生物能源、瑞德化工等重点企业保持两位数增长,初步形成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仙人岛等石化产业聚集区。新材料产业取得新突破,铝合金板带箔、挤压材及深加工等重点新材料项目持续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深化,英特尔(大连)非易失性存储器项目建成投产,华为大区(锦州)数据中心建成正式投入运行。

  二是深入推进沈阳经济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汽车产业链方面,沈阳经济区五市共同推动辽阳忠旺集团、浩森(金兴)汽车、本钢宝锦(沈阳)汽车新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医药产业链方面,沈阳圣元药业和沈阳志鹰药业将生产基地搬迁至本溪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链方面,推动本钢(沈阳)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落户浑南,推进鞍钢为沈变公司中厚钢板配套供货。

  三是支持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202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设立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按照国家要求,我省于2020年12月印发了《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总体方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方向,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京津冀等国内外产业转移。

  四是沈抚示范区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示范区确立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六大主导产业,产业体系不断创新。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打造沈抚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及装备产业,建成辽宁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天年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省内医疗影像资料互联共享。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20余个辽宁省异地商会总部启动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科学合理谋划“十四五”时期“一圈一带两区”产业布局,定位好符合区域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力度,切实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具体是:

  一是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创新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推动都市圈城市间专业化分工协作,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强产业体系协同创新。目前,我委正会同沈阳市编制《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发展规划》,围绕共建高效融合空间格局、构建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打造创新共同体、打造对外开放高地、塑造现代产业体系等8个方面推进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

  二是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我委组织编制了《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充分发挥现有优势产业基础,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产业发展,以发展新经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立足沿海经济带区位优势,全力扩展海洋经济新动能,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全面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蓝色辽宁”。

  三是加快推进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通道、产业、平台、市场等方面合作,推进产业链深度融合,建设环京津冀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区。启动编制辽西先导区规划,继续指导辽西3市深化与京津冀对接协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举措和工作方案,指导、支持有关市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是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健康服务等产业,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启动编制辽东绿色经济区规划,重点聚焦巩固提升生态功能,保障全省生态安全,发展生态经济,打造绿色农产品、现代中药、食品保健品和有机食品精加工等绿色产业。

  二、关于资源分配突出重点

  突出沈阳、大连双引擎作用,深入推进沈大两市交流合作,目前两市在合作机制、顶层设计等方面已形成工作体系。一是建立联动对接机制。2020年6月,沈大合作交流座谈会在沈阳召开,两市高层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双方签署了《沈阳市与大连市合作交流备忘录》,进一步发挥两市比较优势,构建优势互补区域经济布局。健全组织机构,两市分别成立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保障工作机制。二是制定合作交流实施方案。两市围绕“十四五”规划协同联动、共建沈大经济走廊、加强产业合作等10方面内容,共同制定了《沈阳市与大连市合作交流实施方案》,发挥各自在科创、研发、集成等方面全方位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城市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分别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为推进两市合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工作保障。三是开展多层次结对合作。结合两市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两市各区、县(市)结成了一对一对口合作地区,围绕各自产业优势开展高频互动。

  下一步,我委将继续推动两市协调联动,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沈阳围绕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率先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上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总部经济。大连围绕建设海洋强市,突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带动作用,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现代化治理水平。

  三、关于持续增加“两新一重”投入

  2020年,我省“两新一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新基建方面,超额完成全年5G基站年度建设任务,新建开通5G基站2万个,全省主城区基本实现5G网络覆盖,大数据中心建设和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老旧小区改造进展顺利,争取中央各类资金超40亿元,涉及894个小区,覆盖35万户居民。重大工程方面,沈白高铁、营口自贸区至鲅鱼圈疏港铁路开工建设,红沿河核电二期工程、辽西北二期等重大项目均稳步推进。印发实施《辽宁省加快“两新一重”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首批项目方案》,通过实施一批“两新一重”重点领域的重点项目,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工程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我委将围绕健全项目谋划机制、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超前布局数字和能源基础设施等主攻方向,大力发展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数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卫生等新兴城镇化项目,以及能源、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力培育产业新动能,做好“三篇大文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加速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关于改善政务环境,提高政府效率

  省营商局(政务服务办)、省信息中心提出,近年来,我省政务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务环境不断优化,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2019年9月,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形成全省政务服务“一张网”,实现政务服务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目前已纳入全省5140个部门、政务服务事项31万余项,依申请六类和公共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99.05%。推出辽宁政务便民服务平台移动端“辽事通”APP,实现公安、社保、医保、公积金等便民服务“网上办、指尖办”。疫情期间开发 “辽事通健康码”,强化“一网通办”在疫情防控中的优势作用。二是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开展“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战”,全省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实现重大突破。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100%、“应进必进”“应上必上”的事项100%“进厅上网”、政务服务“好差评”省市县乡100%全覆盖、省级电子印章100%全覆盖。印发《辽宁省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实施方案》,创新审批服务模式,推进各级政务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三是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力度。2020年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1005项,精简率50.7%,推进自贸区精准赋权工作,含各类省级行政职权事项454项。对2019年以来省政府下放到市(县)级政府的773项行政职权进行回头看,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

  省营商局(政务服务办)、省信息中心下一步将围绕“一网通办”、政务服务中心、简政放权等工作持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建设高效政务环境。依托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改革成果,以一体化平台、数据共享等为基础,实现深层次区域通办。打造全省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品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向智能化转变,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持续精简行政审批,推进全链条、全流程下放,确保各项制度落实落地,解决办事人员办事繁、办事慢、办事难等问题,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感谢您对辽宁产城融合工作的关注,相关建议我们在工作中将认真考虑吸纳,希望继续关心、支持我省产城融合建设,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的意见。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