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092号《关于抢抓战略机遇,践行使命担当,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案》的答复

作者:发改委办公室审核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19日

  艾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抢抓战略机遇,践行使命担当,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我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和关键领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一、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着力推进“强基工程”和“新基建”方面

  一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编制出台《辽宁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举办2020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辽宁分院分中心在沈阳挂牌。385户企业纳入国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名录。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作用,支持36个重点项目建设。确定1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二是实施智能制造。推进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北方华锦等国家智能制造项目建设。组织省内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企业,开展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应用对接合作。建设完成27个省级智能制造项目。培育100个“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示范园区,推动鞍钢、大连远翔工业等5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5G+工业互联网”典型解决方案。

  三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2020年,省财政安排2亿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创新项目、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5G基站电价补贴等,推动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两新一重”项目,筹措省以上基建投资143亿元,支持新型基础设施、新城镇等项目建设,为产业布局、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二、在坚定不移走实体经济发展之路,加速产业集群化协同化高端化方面

  一是运用现代产业体系思维谋篇布局“十四五”。夯实构建现代体系的现实基础,确定了24条全省工业重点产业链,构建部省市联动、各部门协同的动态建设体系,形成“产业基础、产业链、产业集群”一体推进发展格局。把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概念贯穿于智造强省“十四五”规划及装备制造、原材料、信息、消费品4个子规划。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智造强省单独作为“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一个章节。

  二是加强产业链配套对接,组织清洁能源发电与装备制造企业、食品与包装行业、精细化工产业等对接活动。举办华为供应链需求对接会。制定《辽宁省重点产业链投资指南》,指导全省开展精准招商工作。

  三、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推动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动力和支撑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方面

  一是出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振兴专项行动计划》,梳理了智能机器人、新型金属材料、精细化工与化工新材料等12条创新链。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辽宁省提升创新链整体效能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凝练了石油化工、数控机床、云计算和大数据等33条创新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创新支撑。

  二是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围绕24条工业重点产业链,确定237个关键核心技术和137个关键核心断点。创建辽宁省磁动力创新中心,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4家。印发《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0年版)》。省财政安排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费补贴专项资金4611.6万元,对我省符合条件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予以补助,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

  四、在主动融入“两个循环”,开拓开放发展新空间方面

  一是推进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通过精准招商推动统一市场发展建设,以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发挥城市组团的集聚辐射、产业协同和同城化效应。重点依托沈阳市在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智能电力装备等领域重大项目,发挥周边城市产业基础好、成本竞争力强、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重点招引钢铁冶金新材料、精细化工、智能制造、工程机械、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医疗康养、文化旅游等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增强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共同打造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东北振兴发展的增长极。

  二是推进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重点发展精细化工、电子及半导体、信息技术、高技术船舶制造、海工装备、现代海洋渔业、洁净能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作用,发挥大连的“中心港”效应和大连的化工研发优势,建设长兴岛-辽东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精细化工产业带。加强同招商局集团战略合作,复制蛇口模式,加快推进太平湾开发建设,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提高先进装备制造业整体规模和竞争力。发挥全方位沿海开发开放整体优势,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海洋渔业,壮大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优势产业,重点招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项目,做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打造“现代海洋牧场”。

  三是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发挥辽西毗邻京津冀的区位优势,依托阜新、朝阳、葫芦岛等,率先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强与京津冀地区的通道对接、产业对接、平台对接、市场对接,抓住京沈高铁全线贯通契机,吸引京津冀企业、资本、人才来辽。通过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积极与央企、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医疗机构、高校等开展对接合作。深化与京津冀产业发展对接协作、资源要素双向流动,推动辽宁产品进入京津冀市场。建设辽西旅游大环线,打造吸引京津冀居民休闲、旅游、康养的后花园。

  四是建设辽东绿色经济区。依托岫岩县、凤城市、宽甸县、本溪县、桓仁县、抚顺县、新宾县、清原县、西丰县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质水资源,聚焦生态型经济。通过精准招商打造绿色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基地以及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精加工基地,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打好“冰雪游”“沿边游”“民俗游”“红色游”等文化旅游牌,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

  五、在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全面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方面

  一是持续加大科技资金投入。2021年,安排10亿元省级科技专项资金,鼓励打造产学研联盟,建立“揭榜挂帅”科技攻关机制,对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平台建设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产学研联盟、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科技创新载体给予支持。力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提供科技支撑。

  二是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出台《辽宁省支持企业上市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上市阶段给予适当补助。建设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全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便利条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推动中国银行提高我省制造业中长期资金投放和信用贷款占比。

  三是大力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升级。印发《辽宁省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2年)》,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示范产品31个,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24个、项目11个、平台25个。

  四是实施产业人才专项工程。实施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单独设立产业创新组别,2020年度新入选工程人选1381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面向企业职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补贴。支持建设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的建设补助资金。组织实施“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和“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吸引鼓励广大海外留学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智力报国,对入选计划人员,给予经费资助。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工业振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力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自主可控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增强产业链本地配套能力,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