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支持朝阳市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第159号)提案的答复

作者:

来源:省发展改革委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8日

刘朝震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朝阳市加快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

  政策制定方面,2022年1月31日,省政府印发《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将具体指导我省“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其中明确建设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省发展改革委组织形成《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2022年工作要点》,部署了辽西先导区2022年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创新举措。省科技厅制定《科技支撑辽宁省“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指导区域科技创新工作。

  工作推进机制方面,为推动先导区建设,省级层面成立了专项推进组,由王健常务副省长担任组长,辽西3市市委书记任副组长,市长和常务副市长为成员,推进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省发展改革委分管副主任担任。今年2月23日,王健常务副省长组织召开辽西先导区专项推进组会议,审议通过了《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专项推进组工作机制》,确定了辽西先导区专项推进组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及工作制度,尤其建立了工作会议制度,定期组织相关各市进行沟通交流,推动协调跨区域各类事项。

  沟通协作方面,省发展改革委积极沟通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委,推动辽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得批复同意。将以园区共建、功能区对接、多层次合作联盟为载体,精准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项目落地,推动产业布局优化,促进跨区域共同发展。辽西先导区3市协商一致,围绕清洁能源供应、农产品加工、交通基础设施及物流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务实高效合作,签署了《构建辽西清洁能源供应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协议。朝阳市与北京朝阳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承德市、内蒙古赤峰市、内蒙古通辽市基本达成建设“六市联盟”的初步共识。

  二、关于支持产业发展

  支持重点产业发展方面,《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创新、基础设施、生态治理、民生保障6个方面、20项具体任务。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设立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专项资金,2021年已安排资金7亿元,重点支持辽西三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拟安排资金7.3亿元,继续支持园区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省农业农村厅聚焦朝阳地区主导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启动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创建工作,对接京津冀市场需求,搭建体系化物流网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助推朝阳市积极承接北京纺织服装市场转移和工厂产能转移,引进纺织服装加工项目,吸引京津冀地区知名品牌相继在朝阳市落户生产。

  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方面,《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朝阳建设清洁能源供。截至2021年底,朝阳市已建成集中式和分散式风电、集中式光伏和分布式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338万千瓦。在建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49个,总装机容量184万千瓦,计划总投资达110亿元;推动实施大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2个,总装机容量250万千瓦,计划总投资169亿元。龙王庙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30万千瓦,计划投资85亿元,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辽宁省“十四五”开工重点项目,计划2022年平洞工程开工建设;燕山湖抽水蓄能电站,装机120万千瓦,计划投资84亿元,已列入国家能源局抽水蓄能电站中长期发展规划。

  三、关于支持开发区建设发展

  省商务厅作为全省经济开发区的主管部门,积极为朝阳市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搭建招商引资平台,支持经济开发区参加省里组织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和各级各类展会,特别组织好参加京津冀招商周活动,为朝阳市的经济开发区“走出去”招商和市场开拓创造条件。

  省科技厅不断加大对朝阳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推动朝阳高新区扩能增效,助力朝阳市深化与京津冀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共同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朝阳市农业科技园区与农产品加工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协调发展,积极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朝阳全市经济开发区按实际情况开展压覆矿、水土保持、节能评估、文物勘探等区域评估,减少企业单项评估,减轻企业负担,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区域评估成果由落户该区域内的单体项目免费共享。目前,共形成区域评估方案31个。其中,北票经济开发区6个;凌源经济开发区3个;柳城经济开发区3个;建平经济开发区1个;喀左经济开发区6个;朝阳经济技术开发区5个;高新技术开发区7个。

  四、关于强化人才支撑

  省财政厅2018-2021年累计投入人才专项资金17.2亿元,重点用于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人才集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人才“引育用留”各项工作,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发展。2022年,预算安排人才专项资金7亿元,为实施“兴辽英才计划”,落实各项人才奖补政策,激发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资金支撑。

  省教育厅将积极引导高校对接当地产业需求,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组建校地、校所、校企研究院,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省科技厅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型通信网络等领域,引进更多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来辽创新创业;瞄准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实施基础科学研究人才、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产业技术研发人才、科技创业人才等人才培育计划;实施“带土移植”专项支持计划,一体化引进“项目+平台+人才”,引导数字产业领域省内外人才团队参与科研攻关。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配合省委组织部新一轮“兴辽英才计划”实施,贯彻《关于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的若干措施》。以企业创新需求为导向,研究“定制化”“个性化”政策,提出20条具体措施,支持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高层次人才服务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产、学、研三方共同向市场和企业创新需求集聚,引导各类人才围绕企业发展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五、关于加强财税金融支持

  2022年2月,财政部召开了全国县区财政运行暨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逐步取消各类财政收入全留和增量返还政策,清理与税费收入挂钩的补贴政策,遏制各类优惠政策的无序攀比竞争,防止侵蚀本该用于基层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资源”。截至目前,除国务院批复设立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外,未对其他特定地区执行特殊财政体制返还政策。为打造我省良好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统一市场,避免形成税收返还政策洼地和地区间盲目攀比,确保全省财政体制规范、平稳运行,不宜对特定地区执行特殊的财税返还政策。

  近年来,省财政考虑“三保”、债务等财政困难因素,在农业、水利、环保、交通等各类转移支付资金分配上,加大对朝阳市的倾斜力度,2022年已下达朝阳市各类转移支付168.3亿元,占省对下转移支付的11.7%,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91.2亿元,占省对下的12.6%。同时,2020-2022年,省财政厅在综合考虑朝阳市政府债务风险、重大项目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安排朝阳市新增债券额度46.5亿元,重点投向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基础设施、污染防治、乡村振兴、棚户区改造等领域,助力朝阳市经济社会发展。

  六、关于支持审批权限下放

  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坚持“小切口融入,分批次赋权”的工作思路,依法推进向乡镇赋权工作。结合全省各乡镇(街道)的实际需求和承接能力,在对标对表外省市先进经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梳理完善全省向乡镇(街道)赋权事项的指导目录,组织全省乡镇(街道)认领相关职权事项。根据各地区发展情况,重点扩大乡镇(街道)在产业发展、城镇管理、民生保障等方面的行政职权。2022年底前公布辽宁省向乡镇(街道)赋权事项清单(第一批),全省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赋权工作配套管理体系。

  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继续做好要素保障,加快推动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建设。

  感谢您对辽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先导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2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