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把握“十五冬”举办契机 进一步推动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的建议(第1569号)的答复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8日

李毅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把握“十五冬”举办契机 进一步推动辽宁省冰雪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加强政策统筹,激发冰雪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近年来,省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文件支持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在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冰雪运动发展的实施意见》后,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出台《辽宁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先进装备制造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辽宁省消费品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将冰雪经济列为培育壮大“新字号”的重要内容;在《“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专项资金使用指南》中,明确提出支持以标准引领支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创新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联合印发《辽宁省冰雪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2022年5月,省发改委、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出台《辽宁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围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方面提出重点任务提供用地保障。保障冰雪产业发展用地空间,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对冰雪企业、冰雪经济发展所需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鼓励基层冰雪场地设施共建共享,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空置场所等建设冰雪场地设施。实行差别化供地,对非营利性的冰雪运动项目专业比赛和专业训练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划拨方式供地;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以协议方式供地。支持各地以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冰雪用地。三是用好财政资金。2024年1月,省政府将“大力发展冰雪经济”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辽宁省推动经济稳中求进若干政策举措》,提出“支持各地加快完善冰雪场地设施,对符合条件并入选为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竞赛场地的,根据承办任务情况给予奖补。对新评选的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每个奖补100万元。”安排省本级基本建设投资用于重点场馆建设。同时,用好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创建国家级滑雪度假地等国家级旅游品牌给予奖励,支持编制冰雪旅游线路等不同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等,加强旅游品牌宣传推广。四是引导金融支持。省金融监管局出台《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方(2023-2025)》,实施“金融+”战略,推进“金融+重大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综合运用信贷、保险、基金等多种方式,为涉冰雪的文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增强服务质效五是落实税收政策。积极落实体育场馆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引导全省符合优惠政策的冰雪场地积极申报减免,指导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推动税费优惠政策的精准推送,确保各项税费支持政策落实落细落地。六是开展精准招商。结合我省冰雪产业特点优势及我省重要资金来源地情况,注重收集冰雪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上下游目标企业投资信息,通过辽洽会、三大招商周等大型活动,着力搭建冰雪产业对接合作平台,推动与相关地区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

  二、加快冰雪场馆建设,补齐冰雪基础设施短板

  为筹办好“十五冬”,结合辽宁实际,正在谋划建设沈阳王家湾冰上中心和抚顺龙岗山雪上中心两个重点场馆建设项目。其中,沈阳王家湾冰上中心将建设冰上综合馆、媒体中心和速滑馆等3座主体场馆,同时配套建设道路、排水、绿化,以及包含电力、供热、通信等设施的综合管廊。抚顺龙岗山“十五冬”雪上运动中心将建设龙岗山滑雪场及赛事附属设施和停车场、道路及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18条雪道。同时,已开工建设辽宁省柏叶体育训练基地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场地建设项目,将有效解决冰雪运动专业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还将积极支持建设沈阳体育学院冰上综合馆、沈阳东北亚滑雪场、沈阳市和平区全民健身中心冰场、大连安波温泉滑雪场、抚顺聚隆滑雪场、本溪云山滑雪场、丹东天桥沟滑雪场、辽阳弓长岭滑雪场等改扩建项目。

  三、开展冰雪活动,推动冰雪消费与文化旅游相融合

  一是打造“冰雪+”“温泉+”商业模式,依托我省冰雪温泉消费丰富资源,充分发挥30余个滑雪场和150余处温泉场所作用,开展“冰雪温泉文化节”等活动,吸引消费者来辽“戏冰雪、泡温泉、鉴辽品”。二是因地制宜举办冰灯节、冰雪音乐节、冰雪温泉休闲康养等活动,推广民族民俗冰雪项目和大众冰雪娱乐活动,鼓励发展室内冰雪消费。三是鼓励各地开展冰雪消费节、温泉消费季等活动,提升冰雪、温泉消费场所内及周边商品购物、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消费层级,丰富温泉洗浴等便利化水平。四是开展特色冰雪活动,将举办“振兴杯”沈阳青少年冰球国际邀请赛、“2024年国际冰上帆船巡回赛”等国际级别冰雪赛事8项;组织“辽吉黑蒙三省一区青少年花样滑冰邀请赛”“辽宁省青少年高山滑雪锦标赛”“辽宁省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等专业性冰雪赛事10项;开展“辽宁省第五届全民冰雪运动会”“百万市民上冰雪系列活动”“辽宁省大众滑雪挑战赛”等群众性冰雪赛事40项超300场次,直接参与人群10000人,覆盖人群超过200万人次;创新开展“乡村稻田趣味冰雪运动会”“冰雪马拉松”“雪地村超”“滑雪定向”“奔跑吧少年”等观赏性强、参与度高的冰雪运动普及活动。举办“跟着二十四节气去旅游”温泉康养、年节体验活动160多场,文化活动500余场,增强冰雪文化体验感。五是提升冬季旅游客运供给能力,结合冬季冰雪景区、景点布局需要,支持以跨区域特点旅游功能区为重点,开通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之间的道路客运班线,积极拓展“门到门”“点对点”的定制旅游专线。今年春运期间,全省已开通旅游直通车、公交旅游专线24条,日均投放车辆220台,累计运送旅客162.3万人次。下一步还将探索大中小型旅游包车车型准入,提升运输车辆安全性、舒适性,满足广大游客多层次、多样化旅游出行需求。

  四、发展冰雪装备,打造装备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冰雪装备骨干企业。坚持应用牵引,开展冰雪装备器材的示范应用,支持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鞍山森远、阜新逍客、辽宁华驰专用汽车由传统机械设备企业转型发展冰雪装备业务;促进省内创新资源整合,支持冰山科技公司牵头创建省冷热技术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远程运维智慧服务。召开全省冰雪装备企业座谈会,研究探索推动发展冰雪服装产业发展路径。 二是打造冰雪装备产业园区。依托中国运动户外服装名城——东港、中国棉服名镇——西柳打造冰雪服装服饰产业园,支持园区企业丹东瑞沃尔制衣、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生产滑雪服、户外运动装、羽绒服、休闲装等各类服装。依托我省专业滑雪服务公司--沈阳娅豪集团建设滑雪装备产业园,支持沈阳飞航冰雪器材、沈阳龙万恒滑雪设备重点企业,开展雪地魔毯、索道、造雪机、压雪车等雪场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维修,以及雪场管理咨询类业务。依托百年历史冷热技术领军企业--大连冰山集团建设大连冰场装备产业园,发展冰雪装备成套设备。三是加强冰雪装备研发能力。推动实现新功能材料、智能制造等新技术与辽宁冰雪运动和冰雪装备深度融合,培育壮大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推进智能化冰雪运动人体动作分析、复合材料结构储能防护装备和冰刀等产品研发和示范推广等工作。支持行业协会联合共建冰雪科技企业孵化器,健全“研发+孵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助推我省冰雪运动装备器材的自主研发能力。

  五、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冰雪管理人员从业能力

  在组建沈阳体育学院冰雪产业学院等5个省内高校文旅产业学院基础上,支持辽宁职业学院冰雪产业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深化冰雪产教融合,创新冰雪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支持有条件大中专院校调整学科结构,支持相关高校设置专业课程,增加冰雪运动和管理专业人才供给。充分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冰雪人才培养和培训,鼓励体育、教育、滑雪协会等专业行业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培训和技术指导,为广大民众参与冰雪运动创造便利条件。依托各市滑冰、滑雪、冰球、花滑等冰雪运动队,实施冰雪运动竞技后备人才千人培养计划。大力发展冰雪职业教育,培养懂滑雪、懂外语、懂礼仪、懂文化、懂急救的复合型冰雪运动管理及服务人才。

  持续加强冰雪运动优秀运动员、教练员、高级管理人员、高端技术和营销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积极鼓励各类人力资源中介服务机构为冰雪经济开发人才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招聘、猎头、服务外包等措施,提供全方位服务。鼓励和支持冰雪经济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积极举办相关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班、在线教育,大力提升我省冰雪经济领域人才专业技术水平。鼓励冰雪经济领域技能人才积极参加技师培训晋升技能等级,并按规定落实补贴政策。建立人才需求调查发布机制,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分区域、分行业、分领域开展人才需求调查,及时发布人才需求目录。全面实施“兴辽英才计划”,按照规定,为符合奖励和资助条件的冰雪领域人才积极兑现人才政策。

  下一步,省内相关部门和各市将以承办“十五冬”为契机,协同发力,围绕冰雪体育运动、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人才培训、冰雪文化,共同谋划实施相关项目,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支持,加快构建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努力打造结构合理、发展协调、相关产业融合的冰雪产业体系。同时,将进一步做好群众参与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宣传普及工作,发展具有辽宁特色的冰雪文化,为叫响“山海有情 天辽地宁”金字招牌贡献冰雪力量。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全省冰雪经济发展的关心、支持和提出的宝贵建议,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做好相关工作。 

                          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