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展改革委关于生猪猪肉市场运行情况的报告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21日

  受周期性、季节性、超预期因素叠加影响,2022年以来省内外生猪市场形势较为复杂,省发展改革委本着“大概率思维分析小概率事件”原则,不断加强监测分析预警,强化预期引导,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储备调节,精准有力开展市场调控,有效保障了生猪、猪肉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

  一、2022年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总体走势

  2022年全省生猪、猪肉价格涨跌波动频繁,总体可分“跌-涨-跌-涨-跌”五个阶段。具体来看,1-4月,受生猪去产能形势下供应充足影响,猪肉价格持续小幅下跌,至4月上旬降至全年最低点。其中,生猪6.07元(每500克,下同),猪肉(去骨后腿肉)9.73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4.67%、41.53%。4月下旬开始,受国家收储消息提振、养殖户压栏惜售等因素影响,猪价持续攀升,7月初达到阶段性高点。7月上旬,国家发改委紧急约谈猪企后,猪价出现短暂小幅回落。8月下旬以后,受天气转凉和节日效应提振,消费市场需求提升,猪价再次震荡上行,至10月下旬达到全年最高点。其中,生猪13.45元,猪肉20.33元,比4月全年最低点分别上涨121.58%和108.94%,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84.75%、89.29%。10月下旬后,在政府多次投放中央储备冻猪肉等调控政策作用下,生猪出栏节奏加快,市场供应得到有效保证,我委及时会同商务、农业、交通等多家部门,共同研究部署相关政策,为全省稳猪价、稳肉价、稳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政策的落地见效,我省猪价、肉价止涨后连续数周下跌,至12月末,生猪8.83元,猪肉14.49元,比10月全年最高点分别下降34.35%、28.73%,比上年同期分别上涨10.24%、16.76%。

  价格波动及行业特点:一是压栏惜售和二次育肥打乱了市场正常出栏节奏,加重了猪价波动。6月份和10月份养殖户看好后市,压栏惜售情绪、二次育肥情况增加,导致市场供应减少,猪价快速上涨;后期7月份和12月份二次育肥集中出栏时,又导致市场供应增加,价格持续回落。二是部分散户退出,行业集中度提高。在饲料成本高企、利润下降的背景下,2022年部分中小型养殖户退出生猪养殖业,更加增强了行业集中度。三是政策调控措施持续跟进,促进市场健康发展。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紧盯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及时采取收储、放储等调节措施,促进生猪市场长期健康发展。

  二、近期市场价格运行情况

  2023年“两节”期间,由于前期二次育肥猪集中出栏,加之受疫情影响餐饮备货和居民消费需求整体偏弱,导致节日效应拉动有限,猪肉价格一改往年规律性上涨,呈现不升反降行情走势,春节过后延续回落势头。据省发展改革委监测数据显示:2月15日,全省猪肉平均价格10.79元,较元旦期间13.91元下降22.43%,较10月下旬高点20.32元下降46.89%,低于全国平均价格水平近20%,在31个省份中排名第28位,但仍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生猪和猪肉价格走势基本一致。

  价格变动原因分析:猪肉价格持续回落主要是供强需弱格局所致。从供应来看,猪价快速下跌导致大型猪企集中释放压力及散养跟随恐慌出栏,市场集中供应增加,且前期新生仔猪数量增加较多,后期上市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从需求来看,前期新冠感染阳性病例进入高峰期,餐饮行业消费不畅,居民采购热度不高,终端市场走货迟缓,两节期间市民饮食多样性,一定程度上替代了部分消费,春节过后进入全年较为典型的消费淡季,叠加百姓和餐饮企业年前备货有待消化。

  后期走势预测: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针对猪粮比价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会同有关部门再次启动猪肉收储工作,猪价将得到短暂提振;随着疫情全面放开,住宿餐饮、交通旅游逐步恢复以及各类院校陆续开学备货,将对猪肉消费形成明显拉动;此外饲料价格高位运行,成品油价格持续上涨,不断推升生猪养殖、运输成本,将对猪价形成一定支撑。总体来看,预计后期猪肉价格将有一定程度回调,但总体以窄幅震荡波动运行为主。

  三、相关建议

  辽宁是畜牧业生产大省,生猪养殖是农户创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猪价持续低位运行,不利于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各地各相关部门应坚持综合施策、精准调控,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要持续优化调控预案,认真履行调控职责,确保生猪产能在合理区间,猪肉市场供需平衡。二要严格落实生猪养殖补贴、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必要时加大补贴力度及专项资金投入,调动生猪养殖积极性。三要强化市场供应及价格走势分析研判,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养殖场(户)在生猪出栏节奏上顺势而为。四要做好疫病监测和防治工作,严防冬、春季节生猪疫病高发,促进生猪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