袜子做成大产业

作者:省发展改革委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4日

  驾车从本辽高速公路黄泥洼站出口下道,沿沈环线向西行驶约10公里,桥洞上方一块标语牌赫然入目——“穿小北河棉袜 平安走遍天下”。这里便是素有“中国袜业名镇”之称的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镇。
  小北河镇户籍人口4.8万人,年产袜子26亿双、年产值38亿元,相当于平均每秒钟生产出82双袜子、产值120元。
  从小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手摇袜机到全自动智能一体成型机,从内贸为主到内外贸相结合……历经数年的发展,小北河镇已成为拥有袜业相关企业295家、电脑织机2.3万台的全国第二大棉袜生产基地。
  干净整洁的现代化车间里,一排排织袜机线轮飞转,一根根棉线随着织针上下翻动。每两分多钟,织袜机便“吐”出一批精美的棉袜。这家袜厂的负责人是今年34岁的本地人王洪川,和很多“袜二代”一样,接手了父亲经营的袜厂。接管7年以来,他的袜厂生产规模已由65台袜机发展至400台。
  “袜厂的发展壮大,和当地党委政府的鼓励、引导、支持分不开。”一路走来,让王洪川感触最深的是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建设为当地袜企带来的蝶变。
  快速成长的小北河袜业曾以庭院经济、作坊生产为主,袜厂规模有限且存在较多管理问题。2019年,辽阳县通过招商引资、盘活资产等方式聚力建设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全力推动企业集约化、规范化发展,使广大袜企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春风。
  如今,小北河镇西侧已建成东北亚轻工产业基地一期园区。时尚气派的园区里,工业厂房鳞次栉比,销售展厅新潮大气。
  “我们以基地建设为重要依托,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在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的同时积极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汇聚各类生产要素,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质增效。”小北河镇党委书记王树生介绍,目前,小北河镇袜业相关企业已发展至295家,包含206家织袜企业,其余89家涉及原材料、辅料、包装加工、物流等领域。
  小北河镇道路两旁,袜厂招牌和各式袜子的广告牌令人目不暇接,慕名而来的客商们穿梭于各家店铺,操着各种口音,寻觅着心仪的产品。
  北河镇棉袜销售渠道多样,其中传统批发和代销占比一度高达97.4%,外贸直接出口仅占比1.1%,电商销售仅占比1.5%。
  在小北河人看来,短板也是跳板,是潜在的增长点。要挖掘潜力、寻求转变,就要找准问题症结,“对症下药”开良方。小北河人将目光投向了电商销售和海外市场,通过打造袜业品牌、拓展销售渠道,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国内市场日益白热化的竞争环境,国外市场潜在的广阔发展空间亟待挖掘。而且,在那里销售利润也比较高,我们公司去年的出口额在3000万元左右,今年计划参加更多境外展会活动,努力抢抓订单。”辽宁保利袜业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长柏表示,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产品已远销德国、墨西哥、智利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4辽阳·小北河袜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开展期间,“小北河袜业电商选品中心”正式揭牌,标志着小北河袜业在电商营销及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今年2月,辽宁省商务厅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及中国信保辽宁分公司、阿里巴巴(辽宁)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快手辽宁服务商等企业,来到小北河镇实地调研并组织召开袜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会,全力支持小北河镇做大做强特色袜业产业集群。
  “我们将依托电商平台,借助各类展洽活动,指导相关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同时,支持小北河镇建设物流快递站点、国内外商品展示销售服务中心等,推动小北河袜业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衔接。”辽宁省商务厅外贸促进处副处长孙健表示。
  辽阳县出台的《小北河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中,一项项精准务实的举措催人奋进:抓好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小北河轻工业基地二期项目进程;抓好企业培育,引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优质企业升规入统;抓好招商引资,瞄准大产业集群引进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抓好设备升级,拓宽销售渠道,培育引进电商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紧盯“特色”和“专业”苦练内功,紧扣“小袜业、大产业,小袜业、大市场”发展定位,在辽宁省及辽阳市相关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辽阳县正全力将小北河袜业打造成辽宁省消费品工业的一张亮丽名片。